一、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用的是等式的方法还是老方法
用的是等式的方法,即根据天平的原理来的。
就是运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量,方程不变。
我觉得一开始用等式的方法教学,使学生明白方程的意义,及基本的解方程的方法,等到后来熟练之后,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教学会更好些。特别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方程更是如此。
我是教小学数学的。
二、山东高中文理分科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部署,我省高中学校的素质教育将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是基本教学安排的规范,其中包括节假日安排、课时安排、辅导自习等问题。目前各所学校要将这一步统一做好,而且这一步不会影响到高中已有的教学秩序。
第二步是2008年到2011年这三年间,进一步推行国家的课程标准。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表示,我省的高中课改虽然已实施了三年,但离国家的要求还差得很远,2008秋季开始,我省将逐步进行实质性推进。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文理分科应该从高二年级的年级末开始,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省教育厅将从2008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统一在高二年级的年级末进行文理分科,而2007年入学的这级学生,则只是“建议、主张、鼓励”在高二期末文理分科。
第三步则是从2011年开始,全省各高中必须全面实施课程标准。做到该开的课程全部开出来让学生选修,真正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也就是说,2011年入学的高中生将不会分文理科。
“我省高考是自主命题,这对推行高中课程改革非常有利,也可以说,这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为考生打消了后顾之忧。”我市教育界的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对于取消文理分科这一政策,学生和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同时他也认为,教育部门在公布课程改革的步骤时,也应该公布相应的高考改革“时间表”,让学生在就读高中之前就能了解到高考的变化趋势和改革方向。
三、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怎么样? 学校校内环境怎样?教学怎样?
都不怎么样 下学期要有四个学校的学生挤在这个小B地方 上自习都没地方 环境是没的说 没见过比这学校还差的了 教学部分老师是沈阳建筑大学的 不过学风不好 想好再来 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四、试述建构主义在学校教学实践上的主张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就学习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一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l)认知灵活性理论及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一支,它取了一条中间路线,它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但同时它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的非结构的一方面,忽视概念的重要性。它主张,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侧重点因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而不同。
①初级学习和熟练掌握知识: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c教学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
②高级学习和理解运用知识: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丽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在教学中,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师徒式的引导而进行。
斯皮罗等人根据对高级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适合于高级学习的“随机通达教学”,即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种教学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首先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后让学生单个地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发现解决总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②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布洛非的研究指出,在教和学的活动中,不必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人或开始。即教师既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教学,也可以从给一个规则入手。
(3)情境性教学|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
首先,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其次,这种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甚至有人主张教师不要备课),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最后,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
(4)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即如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一样,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预热,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探索,即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J跬,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去探索;独立探索,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
(5)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
建构主义者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惟一正确的理解。认为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已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