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晏子春秋被鲁迅称为什么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景公出猎的晏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晏子机智灵活,言语巧妙,善于把握机会向君主进谏。
齐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又看见了蛇。回去之后,他召见并询问晏子:“今天我去打猎,上山就看见老虎,下沼泽就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国家的不祥是:有贤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这是第三不吉利。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三、仲尼相鲁 晏子告诉齐景公采取怎样的办法
晏子分析了鲁国的形势,告诉齐景公对孔子采取既拉拢又不收留的办法,最后瓦解了鲁国的政治力量。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晏子足智多谋的另一面。
四、国有三不祥,晏子借为景公解惑的机会,向景公提了什么建议?
晏子对于齐景公上山碰到虎、下泽遇见蛇的解释是唯物主义的,现在看来稀松平常,可在当时确是很高明的。尤其是他关于“国有三不祥”的论述,集中地反映了晏子举贤任能的政治主张、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即使是现在,也比我们有些同志的观点要高明得多。现在有的单位总结工作时,无论是作为成绩,还是作为问题,都很少或者根本不涉及有贤知不知,知贤用不用,用贤任不任的问题。而这,不能不说是一大不祥!
五、晏子的故事-鸟
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六、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故意把人当成了
难道齐国没有人才呢吗?派你这样的人来出访.?”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以上是原文的解释。希望你满意……